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磁盘、 磁头、音圈马达、主轴电机。
主轴电机带动磁盘,音圈马达推动磁头。在这四个部件的共同作用下,硬盘得以准确快速的保存来自计算机传送的数据。
当然别的部件,电路板、磁头架、这些也是保障硬盘工作的必要部件。
但在硬盘当中只有这四个部件才可以活动,所以在工厂执行自测试的项目中,90%以上的流程都是调校这四个部件互相的配合度,是机械硬盘核心部件。
这里我就将重点的几个部件进行详细讲解。
磁头技术发展非常迅猛,从最初的薄膜感应磁头(TFI) 到磁阻磁头(MR) 到巨磁阻磁头(GMR)
再到隧穿磁阻磁头(TMR)直至当今的二维记录磁头(TDMR) 。
对已经淘汰的磁头技术了解的意义不大,毕竟本文不是专门研究磁头的,我只重点讲一讲时下最流行的TDMR磁头。
不过,在谈及TDMR磁头之前,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下当今磁头结构的鼻祖一一-MR磁头。
在MR磁头出现之前,传统的TEI磁头是读写功能合一-的薄膜式感应磁头。但磁头的读和写的工作性质有着天壤之别。
所以这种磁头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读和写二种功能,正是因为TEI磁头的局限性,硬盘容量迟迟无法得到提升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IBM公司发明了MR磁头。
MR磁头另辟蹊径将磁头设计为读写分离的工作形式。写入仍采用传统的TEI磁头进行写操作,读磁头则采用MR磁头,即感应写、磁阻读,完全解决了TEI磁头的弊端。并且,针对两种磁头的物理特性进行参数优化,以达到最佳性能。
MR磁头特点是通过电阻变化感应信号幅度,对信号强度更加敏锐,准确性也大幅提高。
MR磁头之所以可以有效提升存储密度,是因为MR磁头读数据不受磁道宽度限制,那么就能大幅度缩小磁道宽度,从而提升存储密度。
因此,MR磁头走上了历史的舞台。